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今天是
课题研究
杨华---十二五课题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16-02-01 16:09:15    浏览次数:次 

邯郸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影响小学生唱好歌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报告

我校申报的影响小学生唱好歌的因素分析与对策课题于201103得到 “邯郸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批复确认,立项为资助经费青年专项课题,立项编号为1110008近三年来课题组成员按课题研究计划,有条不紊、扎实有效地开展探索、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课题活动及研究的情况做一个总结汇报

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声乐水平也飞速发展。在艺术类比赛中小学生声乐水平,在技巧和音乐素质方面也竞争激烈。在当前的环境下,小学生歌唱教学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二,学生歌唱技巧的掌握。三,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向音乐课堂四十分钟要效率?如何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音乐知识,在教学中得到主动和谐地发展?这些问题,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有效提高歌唱教学显得尤为突出。

课题研究的意义

唱歌是一门集语言、音乐、表现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同时也是再创造艺术。每一首歌曲都是语言与音乐有机结合的产物,是一种带有语言的特殊音乐。它易学、易记,好的作品朗朗上口一唱就会。因此,唱歌最易被学生所接受,也最容易得到广泛开展,是对儿童进行音乐教育最有效的手段。中小学音乐教学课程标准指出唱歌教学时间应占全部音乐教学用时的三分之二,这充分说明了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唱歌教学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是我们小学音乐教学的核心部分内容。在中小学唱歌教学中,很多学生不敢当众唱歌,对当众唱歌表现出极其紧张、害怕;大部分学生唱歌时面无表情,声音无力,嘴巴呈蠕动状,似在背书;有的甚至不喜欢唱歌。唱歌是一门集语言、音乐、表现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同时也是再创造艺术。每一首歌曲都是语言与音乐有机结合的产物,是一种带有语言的特殊音乐。它易学、易记,好的作品朗朗上口一唱就会。因此,唱歌最易被学生所接受,也最容易得到广泛开展,是对儿童进行音乐教育最有效的手段。中小学音乐教学课程标准指出唱歌教学时间应占全部音乐教学用时的三分之二,这充分说明了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唱歌教学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是我们小学音乐教学的核心部分内容。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观:学习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信息进行加工而建成的。在这个加工过程中,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同时,原有知识由于新经验的介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因此,学习并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它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学习过程是新旧经验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由此可以推断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吸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这里的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另一方面也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或重组。

2.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家罗杰斯提出:人类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教育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在能力。人生来就对世界充满着好奇心、具有发展的潜能,只要具备了合适的条件,每个人所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与经验的潜能和愿望是能够释放出来的。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内部需要、动机、兴趣、能力、知识经验等方面。“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决定了人是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教育教学都必须以人为中心,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模仿性、可塑性、巩固性强,培养学生自觉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成为学习的主人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更是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需要。

 

课题研究的目标

每一个小学生都喜欢唱歌,可是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并不多,对歌唱中的呼吸、共鸣、咬字吐字等要求也基本不懂,更谈不上有什么歌唱技巧,因此通过我们音乐课堂中的歌唱教学对学生进行歌唱技能的基本训练,使孩子们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如正确的姿势、呼吸、发声共鸣、咬字吐字、歌曲处理、形体动作等,来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和歌唱表现力。

课题研究的内容

1、影响小学生唱好歌的因素:学生心理素质、学生歌唱技巧以及学生的音乐素养。

2、对策: 首先,要敢于面对失败,敢于丢面子,敢于表现自己。有一种豁得出去的精神,时刻提醒自己是个勇敢者,把歌唱当作勇敢者的游戏。这种意志力是突破消极心理素质的关键。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意志有想象不到的“威力”。所以,强大的意志品质将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心理素质。其次,良好的歌唱技能在演唱的重要性。科学的发声训练和完善的声乐演唱才能建立起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只有对自己的歌唱技能有很好的掌握,充分了解自己歌唱的状况,才能唱好歌。最后,良好的音乐素养也很重要,真正要把声乐唱成一门艺术就得有丰富的文化知识,敏锐空旷的大脑思维和良好的道德修养。这样才能深刻地理解歌曲,宏观地把握歌曲,对歌曲作出自己正确的处理,才能走出自我意识,把思想全部倾注到对歌曲的感情上,从而达到歌唱与心理的协调统一。

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案例法、文献研究法、观察法、访谈法。研究中要特别注意所收集信息的真实性和全面性,对收集的有关信息和数据,要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提炼,形成实验结果。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通过调查、研究、上公开课、写课后总结、问卷等手段来积累较为科学的研究资料。

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20116自从课题确立以后,我们对课题进行了课题规划、论证,成立了课题组,制定了具体可行的课题研究方案,撰写了开题报告。现在已经进入第二阶段——研究阶段。在本阶段我主要做的工作有: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成立了课题组。在教师队伍当中选择责任心较强,有一定音乐素养的老师组成课题组成员,并具体分工,责任到人。
  
(二)确定了研究的子课题

课题组召开子课题讨论会,确定课题子课题名称及负责人。三个子课题:《影响小学生唱好歌的主要因素》调查问卷负责人:王轶 ;《如何掌握发声技巧》负责人:马万娟。

   (三)确定基本的研究步骤。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指导学生唱好歌:
    1
. 树立良好的歌唱自信心,是很重要的一步,大家都知道自信心对人的重要性,一个人如果没有好的自信心,那他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一事无成。而自信心对一个歌唱者来说尤为重要,那要怎样才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呢?就是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合作才能达到的。比如我们在上课的时候都会找出学生的毛病进行纠正,这是每个声乐教师的职责,但是要切忌挖苦嘲讽,这会严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应该多给学生一些表扬和肯定,及时留意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变化,保持和培养学生的细信心。
     2
.重视导入环节的设计,导入是引发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及热情的导火线,也是学生体验音乐和参与音乐活动的第一个重要步骤。良好的导入会使学生从上课之初就被深深吸引。
    3
.让学生动起来的教学过程,音乐课要生动活泼,必须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光靠老师能说、会唱、会跳让学生动起来,不能闲着,要说动,那可动的内容可真不少。
    4
.节奏模仿,节奏模仿的好处在于能很快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们希望准确地模仿老师的节奏,以便炫耀自己的反应能力,因此他们会很安静地听老师的示范。节奏模仿的好处还在于可以解决歌唱中的节奏难点。教师把歌曲中的复杂节奏拿来拍一拍,学生通过模仿,对节奏进一步熟悉,歌唱中的难度会大大降低。     5.画旋律线,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乐谱下画,一种是用手在空中画。在听范唱时,除了让学生感受歌曲情绪外,我经常让学生看着谱子画旋律线。在视唱乐谱时,我会学生一起用手描出旋律线。这样,学生“有事做了”,听得就比较专心,而且通过画旋律线,可以感受到旋律的起伏对表达音乐情感作用。
  
(四)
加强理论学习,内化成教学行为

     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在对学生展开预习现状调查的同时,我本人也对小学生预习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学习,包括订阅了相关书籍,从网络中进行的相关学习。

我们开展了丰富的培训形式,有专题讲座,活动形式,讨论座谈,参与活动,自学书籍等。申报课题后,我就从网上下载了有关阅读教学有效预习的论文、报告,整理打印装订成册,分给课题组成员,共同学习。

我们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学习一部教育教学专著,写一本读书笔记。学校阅览室全天开放,老师们自主学习。我们阅读了一些名师的著作。在不断的学习中,知识充实了我们的头脑,更新了我们的教育理念,内化成我们的教学行为。

(五)开展以行动为主的课题研究

1.扎根校本教研的同伴互助

每周四上午的半日教研,集中开展校本教研活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说课、评课、案例分析、问题会诊、教学沙龙、理论学习等形式,团队成员在实践与探索中实现信息交换、经验分享和专题研讨。

2.扎实有效地主题研究式教学研讨活动

主题研究式教学研讨活动是选择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组织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是一个理论学习、问题研究、行动跟进相结合的活动过程。第一步,选择主题,确定课例。第二步,收集材料,学习理论。第三步,交流研讨,集体备课。第四步,上课听课,课堂观察。第五步,课堂评议,总结提炼。

在对王轶的课例研讨中我们体会到怎样教学生学唱好歌:1)音乐需要重复地学。音乐熟悉了就会有好感。流行歌曲就是这样被流行,被喜爱的。而教材上的歌曲即使质量最好,但学生听的次数远远低于课外歌曲的次数,所以难以熟悉起来,也难以被学生喜爱了。只要重复,都会唱好歌。心理学研究表明,一首歌听过90次,才永生不忘。2)音乐需要整体地学。学生们从社会中接触的所有音乐作品,都是完整的,并且大多能自然地学会。但我们在课堂上教学生学习时,常把音乐肢解了,虽然运用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但最后学生还是不会唱。如果试图把音乐肢解,比如知识、技能的难点一一分解等,只要是肢解,片面地学习这些知识,就不可能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就学不会歌曲。3)音乐需要标准化地学。我先放录音带中的标准演唱给学生听赏,让学生先听一次标准化的范唱,心里有个底。

再如对马万娟老师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怎样唱好歌:1)唱好歌有两层意思:一是把歌唱好。唱会歌不一定要经过教学,但唱好歌需要经过教学。二是要唱好的歌。教材歌曲体现了国家对音乐教育的态度,体现国家的意志,是经过严格筛选的好的歌。2)把歌唱好,是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是在理解基础上的,来自心灵深处的,自觉自信的表现,包括对各种力度、速度、节奏(长短)、旋律、装饰音、句法、风格的处理等。但这几天的课中,上课教师普遍缺乏音乐表现上的细腻的处理,较多的是概括性的长、短、强、弱、快、慢的处理。3)唱好歌的三个重要方法是情感的运用、个性的发展、歌词的掌握。4)唱好歌需要关注表演,包括手势、眼神、表情、姿势等。

3.深入课堂的案例研究

我校有严格的听课、评课制度,要求每位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两节,写好听课笔记并把听课节数填在表格上。

我对每位教师提出要求,每学期开学初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提出一个小课题,在本学期的教学、听课、研讨等各项活动中,都能吸收营养,解决自己的问题。

马万娟老师在实践中认为我们教师如何让学生学会歌曲的过程很重要.

如,在 “要将声音走稳”的教学中,歌唱声音的走向就如小孩子学走路一样,先慢慢地一步一步学走,走稳了走好了才能又蹦又跳。所以,先用慢速指挥大家连贯地演唱《勇敢的鄂伦春》,再用上课教师在课堂上的快速但不连贯的演唱作对比,指出演唱较快速歌曲时,首先要有在气息控制下的连贯的慢速演唱的过程,然后才能达到较正确的歌曲表现要求。我在上《草原》一课时,通过音乐表演动作的“美化”,更加贴切地表现了歌曲的意境。如,在教6. i65 62. 532 3|一句时,设计的表演动作,在第一、三小节处运用了柔臂动作,在第二、第四小节处运用了硬肩动作,符合音乐中一松一紧的节奏韵律,也结合了蒙古舞蹈中的特性动作,从而使动作更加吻合歌曲的意境,也更具有美。

再如在教唱《升旗》时, “将动作与音乐紧密结合”的方法,边做动作边唱歌,快速记住歌词。《升旗》的主要教学过程为: 1)完整听一遍歌词,快速记住歌词:国旗,国旗,红太阳事情下升起,我们立正,我们敬礼,国旗国旗我们热爱你!2)用自然的声音来整体朗读歌词。3)用富有想象力和表现性的声音来整体朗读歌词,使每一句词的结尾都有一次停顿,而非习惯上采用的朗读分句方式。4)听一遍歌曲旋律:53 | 53 | 55 31 | 32 | 34 5| 5 - | 23 4 | 4- | 33 35 |22 23 |1 -||5)随琴慢速唱谱,唱词。 6)边唱边表演。我表演动作是随音乐内容与音乐情感而自然表演的。在教学过程中,喜欢与学生边唱边做动作,让学生快速记住歌词,使同学们领会了朗读、演唱与表演的要领。正确的示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给大家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课题研究的成果

通过研究,我们对影响小学生唱好歌的因素分析与对策有如下思考:

思考一:多次聆听,把握歌曲特点

美国教育家科普兰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更重要的了。《音乐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因此,聆听、模仿、重复是唱会歌的重要途径,对于唱歌来讲,多听非常重要,唱会歌主要靠听。唱歌教学中的“听”包括学唱前的聆听、听教师的范唱、听同学的演唱等多个方面,每一次的聆听都有着重要的不可忽略的作用。就学唱前的聆听来说可以分层次、分步骤的反复进行,每次聆听提出不同的要求和问题。使学生在多次的聆听中不但熟悉歌曲的旋律、感受到歌曲的情绪,同时,在聆听过程中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学唱歌曲。在教学《黄河船夫曲》这一课时,第一次聆听时老师让同学们回答这样的问题:1、这首歌曲采用了哪种演唱形式?2、歌曲的情绪怎样?第二次聆听时回答:歌曲中哪一句演唱最有特色?你能试着模仿出来吗?第三次聆听时回答:这首歌曲具有什么样的特点?通过哪些方面表现出来?通过以上问题的回答和解决,学生很快在教师的帮助下不但掌握了歌曲中最具特色的九十九个艄公吆来把船来搬的演唱方法,还在分析歌曲特点时,阐述出自己独到的见解,给歌曲的情绪表现打下坚实的情感基础,极大的调动了全体同学学唱歌曲的积极性。“模仿就是创造”,音乐最不怕的是重复,最需要的是重复。课堂教学中,我们有没有老师把一首音乐放10遍?音乐可以听90次之后终身不忘,这是经过心理学家研究的。当然终身不忘,不一定是全部会唱,而是当音乐再次想起的时候会一触即发,这是音乐的独特性,是其他科目无法替代的特点。“问题即课程”。在课前我们一定要针对不同的歌曲,精心设计问题。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对一首歌曲的重复,不是简单的重复,是不断变化着的重复,带着不同目标要求的多听重复,有变化地创造多听音乐的环境。我在网上看了一段视频是一年级的唱歌教学,内容是湖南民歌《乃吆乃》,第一遍欣赏是听着音乐到土家族去看一看;第二遍欣赏是看看土家族娃娃在干什么;第三遍欣赏是娃娃们便踢毽子唱了些什么;第三遍欣赏是看着歌词听一遍;第四遍欣赏是在歌曲彩色标记处,也就是“乃吆乃”处,歌曲的重点处做自己高兴的动作。经过这种弥漫与强化的处理,学生对歌曲已有了很深的印象。所以弥漫与强化是唱会歌的有效方法。

思考二:范唱是学习心理的总动员,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在我们目前的唱歌教学中,我个人认为最缺乏、最薄弱的环节是范唱。范唱必须是能够感动人的、高水平的歌唱。范唱对教学来说是学习心理的总动员,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精心策划范唱应该是唱歌教学的首要任务,让学生一听就觉得这歌好听,有了兴趣,有了学唱的欲望。教师须靠音乐打动学生,让他们感觉好听、想学。所以说在教学中要处理好范唱这个重要的环节。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为学生提供欣赏的范唱,一是教师的范唱,《课标》明确提出:“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由于教师范唱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直观地让学生欣赏,它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我也赞成老师们放着音乐自己唱,感觉和学生有个交流,比较亲切。教师范唱需要老师的声音条件、演唱水平、伴奏和指挥都要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准,一些素质较高的老师我们还是主张教师范唱。但目前,我县音乐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很多学校缺乏必须的电子琴、录音机、打击乐等,我们的老师仅靠一张嘴上音乐课,久而久之,嗓音沙哑,是无法完成良好范唱的,还有许多非专业老师兼职音乐课,唱好一首歌很困难。我在这里强调一下第二种范唱,听歌曲原声范唱。学生最终还是要听高质量、高水平的原版录音范唱。多媒体的普及应用,为原声范唱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录音机越来越多的走进课堂,让学生听高质量、高水平的原声范唱已不再是什么难事了。

思考三:态度与情感至关重要

音乐是否被喜欢取决于人们对音乐的态度与情感。态度和情感表现在:第一,对音乐要做出敏锐的反应,对音乐有敏锐的听辨能力,能做出一定的、独特的反应;第二,能够自信、自觉地用各种艺术手段表达自己的情感;第三,不断追求高品位的欣赏,保持自己独特的审美。情感与态度有三个主要内容:听力的内容、表现的内容和审美价值判断的内容。学生对音乐兴趣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依靠知识和技能技巧的不断进步与提高。对音乐的兴趣和情感态度的发展是实实在在的,不能将其虚化了。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只注重对歌曲本身的处理,包括对节奏、旋律等都有较好的把握,但却忽略学生情感的体验,让学生在机械中接受音乐训练。新课改后,课堂教学非常关注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音乐这门艺术类学科,更应将对学生态度与情感的培养贯穿于音乐教学始终。

思考四:把握音乐课程标准,正确看待“双基”目标

在一些课堂唱歌教学中,老师大量的应用了包括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内的辅助手段去启发学生的情感,加强了学唱歌曲的感受和体验;有些课老师用精美的声像资料、大量的时间向学生介绍歌曲的背景;有些课老师忙于分组让孩子们创编表演,一首一分多钟的小学生的歌曲,教师把课上的特别生动活泼,又是表演,又是演奏乐器,又是创作等。老师投入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学生也在积极参与,却很少听到学生唱歌,更看不到老师结合歌曲表现需要去启发学生学习一点唱歌知识和技能。一节课下来最后学生还是不会唱或者是没唱好。我认为,新课程改革下的音乐教学,不能丢弃“双基”,也就是不能忽略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和掌握一定的音乐技能,要正确处理好兴趣与“双基”的关系,必须通过创造性的教学设计把“双基”内容融合在听、唱、动等各教学环节中,并在感受和实践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运用、掌握和理解。为学生“会唱歌”打下基础。《音乐课程标准》对学生唱歌教学要求之一是:“唱歌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传统的唱歌教学过于关注音乐专业知识、技能、技巧的达成,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没有以人为本,忽略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强调了音乐的学科性而忽视了学生享受音乐的愉悦性和美化其人生的需求,进入了单纯训练的误区,让学生机械的训练,忽视了学生特有的兴趣。新课改后,更注意从学生兴趣出发,关注学生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特点,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来完成“双基”目标。但课改不是让我们丢弃传统,唱歌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要注重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传统之所以成为传统,那也是前人教学实践和创新的总结,是唱歌教学发展过程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和资源。一些思想和方法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但并非是“回避”甚至是“抛弃”音乐知识、技能的达成目标,以及被实践所证明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思考五:唱歌教学忽略了音乐学习的特性

大家知道教育学的理论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循序渐进。这一原则在所有学科中得以体现,语文教学、数学教学都是从元素到个体再到整体。但是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学习不同,音乐是以整体的方式进行的。如果试图把音乐肢解,就如教师在教唱歌时先解决歌曲中所遇到的知识、技能、难点问题,这固然重要,但如果这种肢解是在学生对歌曲的整体还完全没有感觉的时候就开始了,那么学生就很难唱会歌曲。因此在音乐领域,作为审美教育的首要原则就是音乐永远以整体的方式进行。我们的学生在生活中接触的所有音乐作品是完整的。过去我们在唱歌的教学中经过节奏练习、克服难点、诵读歌词之后才开始学唱这首歌,而这首歌在学生的头脑中是没有整体印象的。只要肢解,只要不是整体,学生就不可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就不可能有丰富的情感体验,这一点在唱歌教学中尤为突出。因此,唱歌教学一定先要让学生接触整体的音乐作品,对歌曲形成整体的印象,在完整听觉感知的基础上,学会歌曲,识读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

思考六: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他评

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评价的欲望和热情,适时的为学生评价创造机会,学生就有可能释放出全部的热情和真诚,投入学习活动。如:在学习《猜调》一课时,老师发现放完几遍录音后,有的同学就跃跃欲试,老师便顺势邀请他们来唱,当老师发现他们演唱中有不对的地方时,并没有告诉他们唱得不好而是说老师也想来唱唱,但有一句唱得和他们不一样,我想知道哪一只灵敏的耳朵能听出来,这样一来,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等听完老师的演唱,他们争先恐后的回答。这样的课堂,改变了以往教师是评价权威的现象,使学生在仔细聆听中学会了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师生之间的感情,也由此更近了一步。当然,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你认为怎么样?这两组的表现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你更喜欢哪一种演唱方式?等等问题,通过听辨来引导学生提高自评和他评的意识,培养他们的评价能力,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培养学生仔细聆听音乐的习惯,也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思考七 :唱好歌的若干基本概念

唱好歌主要针对教师而言,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歌声提出要求。唱好歌是复杂的过程,包含的内容很多,但有些基本概念是需要老师们了解的。歌唱是发自心灵的、自觉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而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们学会怎么去表达。比如力度的变化:力度有渐强、渐弱、突强、突弱等等弱而不需,强而不燥,强的时候不要喊,弱的时候不要用气声。再比如节奏的变化:节奏是长短的概念,曾有位钢琴演奏家将一种节奏用六十多种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而歌唱同样需要演唱者进行再创作。再比如音乐结构的不同处理:一个乐句可以连贯,也可以不连贯,音乐的表现性是丰富多彩的,没有唯一标准,教师要会指导、掌握和运用。但我们的教学中,很少看到教师细腻的音乐处理,往往是一些概念性的处理——长一点,短一点,弱一点,强一点,快一点,慢一点等等。音乐的表现技能是指在单位时间不变的情况下控制好单个音的长短。节奏、速度、力度都是音乐的表现技能,此外还包括旋律、装饰音唱法等。表现技能不仅运用在唱歌中,也运用在各种乐器的演奏中,这是一首乐曲可以弹奏出完全不同风格的原因。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在技巧上的处理,尊重学生对乐曲的个人表达。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遇到两个问题,一个是音乐处理没有自己的情趣,二是音乐处理没有明显的对比。

思考八:教师应该怎样指导学生唱好歌

指导学生唱好歌,既需要一定的歌唱意识,还需要一定的歌唱技能。有些唱歌课上,学生的歌唱基本处于自流状态,如:坐姿东倒西歪,歌唱声嘶力竭等。这些现象的存在,主要是因为师生缺乏歌唱意识。因此,中小学音乐教师要确立规范意识,从最基本的歌唱姿势和发声要求做起,不断规范学生的歌唱行为。当然,我们不必要求学生在40分钟内始终保持歌唱状态,但是,必须让他们知道,只要一唱歌,应该怎样做。对低年级的学生不应刻意追求训练的歌唱,而是要让他们学会用中等音量、自然、亲切地表达声音和情感。唱歌与歌唱是有区别的。唱歌是每个人都具备的能力,而歌唱需要进行一定的技能技巧训练。我们注意到在义务教育阶段对音乐课这部分的定义为“唱歌教学”,其不以歌唱的技能、技巧训练为主;而在高中阶段则是“歌唱教学”,歌唱的技能技巧训练则成为重要内容。在低年段浓厚的兴趣、自信心、快乐歌唱是最重要的。当然会唱歌也需要一些常规训练,包括:

1、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正确的歌唱姿势是自信的表现,是有表情歌唱的基础。具体要求是:双脚前后分开,身体直立,挺胸收腹,面部自然微笑,两眼平视前方,演唱中除面部表情变化外,动作不宜太多;

2、正确有效的呼吸方法,发音平稳、情感丰富细腻;

3、提高咬字吐字能力,因为歌唱艺术主要是通过优美动人的声音和清晰的咬字吐字来表达歌曲内容的,咬字吐字清晰、准确是唱好歌曲的基础。我们在音乐课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发音吐字。在声乐体系里对咬字吐字的训练方法很多,我们老师要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唱歌虽说是延长了说话,但在唱歌时的表情和口型是比较夸张的,口型多是竖着的,而不是扁着的。在教学可通过朗诵歌词或绕口令进行练习;

4、提高情感表达能力,唱好歌我们要求把歌曲中喜,怒,哀,乐之“情”充分的表现出来,这首先需要我们老师对作品有充分的理解和热爱,再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把音乐特有的风格和丰富的内涵传递给学生。一首再好的歌,他的词曲终究只是写在纸上无生命的东西,要靠歌唱者创造性的劳动,才能将他唱活,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拓展文化知识面,以增强学生对声乐作品所涉及的的曲谱,风格,语言,情感,时代背景,听众群体的审美习惯等的把握能力使学生能更好的把握作品的内容。如果学生具备了上述素质,也有了丰富的感情体验,仍不能很好的很好的表达歌曲的感情。教师应启发学生根据具体作品的内容,风格,通过调节气息,共鸣,声带从而改变声音的强弱,音色、速度、节奏以及灵活运用外部形体的表演等手段,恰如其分的表现歌曲的内容。这样学生就不会因为教师所要求的“有表情的歌唱”过于抽象而无处着手,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5、尊重艺术,尊重作者和作品,要唱好一首歌必须首先了解作者及其创作意图,反复吟唱曲调和朗诵歌词,理解其中表现的感情和形象特点,投入到歌曲中的意境;分析乐曲的结构旋律及节奏的特点的风格;分析歌词的语言韵律,点出歌词中的逻辑重音和感情重音;分析全曲的重点的高潮,然后决定用什麽情绪,什麽演唱气势,什麽声音音色、力度、速度和什麽咬字吐字方法来唱,什麽地方强、弱、连、断,都要设计好,自理自致,尽量用技巧表现这样才能有层次,有高潮,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特别是经典作品中的每一句歌词,每一个符号,每一个感情术语,力度记号等都是词曲作家深思熟虑后安排的,都有其存在的特殊价值。培养学生有表情的歌唱,必须要求学生绝对尊重艺术,尊重作者的作品和思想,不可违背作者和作品的思想,随便增减音符,改变速度,节奏及换气地点。

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是让学生在熟练,高超的技巧基础上,全身心的投入歌唱活动。有表情的演唱,这就要引导学生在观念上处理好技术,表演与艺术的关系。技术,表演要为表达歌曲内容服务,要根据自己的理解,融入歌曲的情绪中,恰当的运用肢体语言与歌声表达作品,不是停留在脸上的皮笑肉不笑和装腔作势的晃头晃脑,切不可模仿别人。

成果的影响

使更多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歌唱能力,歌曲演唱技能。使所有的学生都体验到歌曲演唱的成功乐趣。那些自信而歌的学生,已经能声情并茂的演唱歌曲;那些独立唱歌感到紧张的学生,已经能背唱歌曲;而那些对自己没有信心、惧怕唱歌的学生则掌握了歌曲的基本节奏和音高。

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设想

在深入开展课题研究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获得了一些喜悦,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1.没有及时收集资料,及时推广。

     2.保持课题研究的恒心和毅力,尽量减少受客观因素的冲击,定时总结成绩,发现不足,研究解决策略,让师生伴随课题的研究真正受益。

课题实验不能搞花架子,应是确确实实地做研究,结合前阶段实验情况,下阶段我校的主要做法是:

1.鼓励教师继续做好课题研究。

2.课题实验全面深入研究之后,对各种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论文,形成本课题的研究报告成果。

课题研究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实验过程中我们将面临各种困难,但我们相信通过我校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通过各位教师的指导,我们将脚踏实地的走下去,做一名时代需要的研究型的教师!

参考文献

1、张大均 《教学心理学》 (1997

2、和学新 《教学策略的概念、结构及其运用》 教育研究,2000 年 

3(美)威廉·范纳德.歌唱的机理与技巧[M].叶令编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 

4冯葆富,齐忠政,刘运犀.歌唱的医学基础[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5杨和钧.艺术嗓音保健之友[M].文化艺术出版社,1985.
    6田玉斌.与黎信昌谈歌唱[J].人民音乐,1998(9). 

电话:0310-3208895  地址:邯山南大街30号  邮箱:hsxxsjx@126.com  冀ICP备2020030339号-1  

冀公网安备 13040202000854号